明略科技孫方超:多模態技術助力挖掘AI洞察價值,避免“種草”變“種水草”
2024-08-13
作為當下最熱門的營銷方式,種草已經成為品牌必修課。當品牌紛紛加入種草大軍,競爭更加激烈,紅利效應也隨之下滑。不少品牌引入AI生成種草內容,試圖降低營銷成本。但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低質內容,難以真正打動消費者。利用多模態技術,如何避免種草變成種“水草”?明略科技高級副總裁、明略大模型產品負責人孫方超,在明略科技集團旗下秒針系統主辦的“以全域·策全鏈”第五屆媒介力學論壇上就此問題展開深入探討,并分享了明略科技的最新實踐。
相比廣告,種草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內容體系。廣告的邏輯是1對多,講究大創意、大人群,花半年的時間拍一條創意,再通過大量的媒體渠道分發帶來成千上萬,甚至上億的曝光。種草更強調小范圍的圈層,和不同的圈層人群要講不同的內容,所以它的邏輯從1對多變成了N對N。正因如此,種草營銷對內容數量的要求急劇上升。
那么,怎樣才能做好種草的內容呢?其實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工作鏈路。在做出一個好的內容之前,品牌需要了解相關行業、平臺趨勢、競品信息,明確品牌調性與核心賣點,以及消費者需求。把目標人群分為不同的圈層,了解各圈層人群的使用場景、痛點、需求等信息,同時挖掘一些可能對產品感興趣的潛在圈層。也就是說,品牌需要在前期進行大量的市場分析、洞察、策略工作,然后才能進入到內容制作環節。內容制作又涉及到KOL溝通、KOC分發、大綱及腳本撰寫、內容審核等。內容分發后,還有推流、搜索優化等環節。這是種草營銷從策略到內容生成再到運營的完整鏈路。
當前,很多企業在應用AIGC時,經常跳過前面的所有步驟,直接進入到內容生成環節。在大模型應用聊天對話窗口直接寫下包含品牌信息、核心賣點、行文結構的Prompt,大模型會“像模像樣”地快速生成內容,讓人第一眼感到相當驚艷。但仔細看下來,企業會發現這些內容經不起推敲,遠遠達不到投放需求。
還有一種方式是在大模型上添加一些關鍵信息的槽位,可以省去人們思考內容維度的步驟。但無論何種方式,都還停留在讓品牌“拍腦門”寫Prompt的模式,沒能解決“寫什么”的根本問題。
通過這種方式產出的內容,在形態上,大多是”首先,其次,最后“的結構化表述;在內容上,產品利益點寬泛,內容中的品牌換成其他任何同類品也同樣適用,體現不出品牌特點,缺少和目標圈層人群相關的使用場景、痛點等等。當內容顆粒度比較粗的時候,品牌便很難與消費者產生共鳴。即使種了大量的草,也會像”BBS“時代的灌水一樣,最終變成種”水草“。
脫離洞察和策略,直接進入內容制作的AIGC缺少靈魂。在內容種草領域,AI對前鏈路的賦能可以為內容生成帶來更大的價值。
關于生成式AI的能力,人們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AIGC(內容生成)上。實際上,推理能力才是生成式AI最強大的核心能力,它是一種能夠從海量的顯性數據/信息中提煉出隱性知識的能力。如果我們利用好生成式AI的推理能力,將其與更多的數據、信息相結合,就會發現它在創意、策略、洞察、分析等多個環節都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。
在內容生成的前置工作中,品牌需要了解網友、同行最近關心的話題、社媒平臺的熱門內容,通過大量、廣泛的讀帖來積累網感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但AI可以始終保持高效的狀態,一天讀完成千上萬篇內容,同時梳理出結構化的內容要點,達到更加精細的內容分析顆粒度。
結合社媒數據,AI可以解析不同圈層的海量內容,洞察目標圈層在核心場景下的情緒、痛點、需求,從而快速、精準地形成圈層營銷溝通建議。
舉個例子,在某國際品牌防曬霜社媒解析案例中,我們采集了約5000篇閱讀量、互動量較高,與防曬場景、品類相關的內容。通過AI解析,我們發現互動排名最高的是學生黨和上班族群體。對上班族來說,皮膚干燥、抵抗藍光、氧化暗沉是主要的防曬痛點。其中,抵抗藍光引起了我們的注意。這一發現表明,除了典型的戶外使用場景,消費者在室內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時,也有潛在的消費訴求,因為防曬霜具有抵抗藍光輻射的作用。基于對海量內容的解析,AI極大地拓寬了品牌對消費者使用場景的認知。
在AI解析的基礎上,品牌可以進一步將目標圈層、場景、痛點與核心賣點相關聯,一個大致的故事線就產生了。經過AI解析后生成的內容,匯聚了消費者真實反饋,相比直接生成的內容更有靈魂。
針對廣告片等視頻內容,AI可以隨著視頻播放不斷解析故事情節、人物情感,識別視頻中的文字,甚至可以結合歷史訓練的腦電和眼動數據,判斷不同用戶群體觀看廣告后的情緒變化與感興趣程度。依托多模態大模型,幫助品牌更好地解讀圖文、視頻等多種形態內容。
從AI解碼,到AI激發創意,再到AI生成。你會發現,當我們利用AI把前兩步做扎實之后,最后的生成只是那么一小步,到那時,具體是由人來完成,還是機器來完成,已經沒有那么重要。我們希望AI在全流程產生價值,而不僅僅是最后的生成環節。
在整個過程中,AI充當與人類密切協作的Copilot助手角色,人們不再焦慮AI到底會取代哪部分人的工作。AI的意義是幫助人們完成“腦力勞動者的體力勞動”,讓人們把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、更具決策性的工作中。
信息填寫